机制砂是相对于河沙等自然沙而言的砂。天然砂主要是自然力量冲击而成,如河沙、海沙、山沙等。但受限于环境保护等原因,天然砂成本越来越高,且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机制砂应运而生。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在生产和使用机制砂,有些地区还将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和废石进行加工,制成再生骨料进行再利用。近年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既传统而又崭新的创业领域。在机制砂加工工艺中振动筛是核心设备之一,行业内主要使用
直线振动筛用于将不同粒度的机制砂进行分级,是破碎-筛分工艺中的*后一个环节,在实际生产运行中,众多因素都会对直线振动筛的生产造成影响,如果不加重视,往往会造成筛分效率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生产和*终出料效果。因此我们总结了机制砂运用直线振动筛影响筛分效果的5种主要原因:颗粒与筛孔形状、物料层厚度、筛体运动状态、筛面开孔率、物料特性。
1.颗粒与筛孔形状
在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直线振动筛筛分的物料大多为多面体或不规则颗粒,目前市场上的直线振动筛筛网上的筛孔有圆形和矩形两种,一般来说物料的颗粒接触筛孔时的状态直接决定了物料能否被顺利筛分,比如:一个4×10 mm的颗粒在直立的状态下可以通过一个孔径为5 mm的筛孔,然而横向却不可以通过筛孔。一般而言,对于圆柱形的颗粒来说适合用矩形孔的直线振动筛,而不规则或各个径向尺寸差别不大的砂料颗粒适合用圆孔的直线振动筛。
2. 筛体运动状态
筛分的*佳状态是物料和筛面进行合理相对运动,这种运动有3种表现形式:相对于筛面作水平往复直线运动(回转)或垂直往复直线运动(振动)或者二者的组合。在目前的既有产品的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
3.物料层厚度
在使用直线振动筛时如果物料太厚,则上层物料中夹杂的小粒度物料无法被顺利过筛,会造成误筛,造成物料损失和成品质量下降;物料太薄则振动筛的出料效率降低,导致产量下降。
4.筛面开孔率
直线振动筛工作时筛面的开孔率与物料的通过性能息息相关,在筛面强度**的情况下金属编织筛的通过性能要优于冲孔筛,但是开孔率高的情况下直线振动筛的网孔、丝径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会有5%左右的差别。
5、物料特性
机制砂的粒度、湿度、摩擦特性、流动性等都会影响筛分效果,直线振动筛工作的原理是将不同粒径的砂料分离,粒径差异越大、湿度越小、流动性和摩擦系数越小,则筛分效果越好,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和设备选型中,要针对不同的原料特性选用不同的技术参数。

以上就是影响直线振动筛筛分效果的5大类原因。掌握筛分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对于提高直线振动筛筛分效率和保证振动筛的正常运转和整个
直线振动筛的稳定高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一篇:直线筛振动电机的维护保养